教科院第一期读书沙龙活动在线上顺利开讲。主讲人郝天聪分享了自己读《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的感受,教苑学子们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郝天聪老师先简单的介绍了本书的两位作者和书名的由来。接着,他分别从为何读这本书、如何读这本书和他的理解与思考这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感悟。在为何读这一单元,他从费孝通、米尔斯等社会学家的发问切入,启发同学们思考人与社会、人与时代的关系。然后,他介绍了本书的写作内容:记录中国青年农民工边缘群体。同时,他还向同学们介绍了阅读本书的好处,即有助于同学们理解现代化艰难复杂的全貌。在如何读这一单元,郝老师从三和青年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谈起,展现了三和青年不规划未来、只为当下工作、追求即刻的满足且安于现状的生活状态。相鑫悦认真回答了郝老师提出的关于三和青年为什么喜欢去彩票店的问题。在最后一部分,郝老师分享了他在德国的访学经历,介绍了德国工人的职业价值观。然后,他罗列了德国工人年轻化的原因,并提出要让我国年轻人打心底里愿意做工人的观点。接着,郝老师从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和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引入,通过索引性表达的丈夫和理智性表达的妻子吵架等案例,带领同学初步了解了社会学。最后,他提出思考,让大家反思生活中懒散的态度、各领域的三和青年现象以及社会的高度内卷化。本次活动在老师与同学们热烈的讨论中落下帷幕。
通过本次读书沙龙活动,同学们对《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有了更加深刻、透彻的感悟。在三和青年潇洒的表象之下,是他们茫然无助、自我麻痹的内心,他们需要他人的关爱和社会的保护。希望同学们在阅读时能用心思考,深挖作品内涵。同时,希望同学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拒绝躺平,制定长远的计划,不断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